当暮色漫过忠州巷子青灰色的瓦檐,灯笼次第亮起的光晕在青石板路上铺展开来,2025 年 10 月 6 日的忠县,正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为全国人民解锁中秋佳节的全新打开方式。当晚 7 点半,“我们的节日 — 忠县第十二届白居易中秋诗会” 在忠州巷子东门广场正式启幕,这场由忠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忠县文联、共青团忠县团县委悉心指导,忠县文化馆、忠县民协精心主办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白居易笔下的中秋意境在当代鲜活重现,更用非遗展销、古风互动、青年联谊等多元形式,将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为在场市民与游客奉上了一场兼具诗意与烟火气的中秋夜宴。
![]()
暮色渐浓时,忠州巷子东门广场早已人头攒动。身着素色棉麻服饰的老者牵着孙辈的手,好奇地打量着挂在树梢的诗词灯笼;三五成群的年轻人穿着精致汉服,裙摆扫过青石板时带起细碎的声响;还有扛着相机的游客,早早占据有利位置,等待着活动开场的瞬间。广场中央搭建的舞台以木质结构为主,背景板上印着白居易《夜闻歌者》中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皎洁” 的诗句,泛黄的宣纸质感搭配水墨风格的月亮图案,仿佛将人们瞬间拉入盛唐的月色之中。舞台两侧摆放着两排仿古宫灯,暖黄的灯光透过灯罩上的诗词纹样,在地面投射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字样,氛围感拉满。
![]()
晚上 7 点 30 分,随着一阵悠扬的古筝声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不同于传统晚会的灯光秀开场,本次诗会以一场 “白刺史巡街” 古风巡游率先点燃现场气氛。只见一位身着唐代刺史官服的演员,手持折扇,神态儒雅,缓缓从忠州巷子深处走出 —— 他正是 “白居易” 的扮演者。这位演员不仅外形与史料中白居易的形象高度契合,言行举止间更将诗人的温厚与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身后跟着数十人的巡游队伍,有身着唐代侍女服饰、手捧花灯的 “侍女”,有背着书篓、手持书卷的 “书童”,还有吹奏笛箫的乐师,整个队伍沿着忠州巷子缓缓前行,笛箫声与脚步声交织,仿佛千年前白居易任职忠州时的场景在眼前重现。
![]()
“白刺史来了!” 人群中有人兴奋地喊道,孩子们纷纷围上前,好奇地看着这支 “古代队伍”。“白居易” 见状,停下脚步,温和地俯身与孩子们互动,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诗词卡片,教孩子们念诵自己笔下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简单的互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更让现场观众对这位曾任职忠州的诗人产生了更深的亲近感。巡游队伍行至东门广场舞台前时,“白居易” 走上舞台,手持话筒 “重现” 了当年在忠州与百姓共度中秋的场景,他用略带方言的语调念起自己创作的中秋诗句,台下观众听得入神,不少人跟着轻声附和,一时间,诗词的韵律在广场上空回荡,千年的时光仿佛在此刻交融。
![]()
如果说 “白刺史巡街” 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那么经典角色 “陈干娘” 的现身,则让这场诗会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与浪漫色彩。在白居易任职忠州期间,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关心百姓生活的故事,“陈干娘” 便是其中一位与白居易有过交集的民间人物,以热心肠、善撮合闻名。本次诗会特意邀请演员重现这一角色,为现场单身青年男女搭建联谊平台,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诗选新郎” 互动环节。
![]()
“各位年轻的公子小姐,今日月色正好,不如以诗为媒,觅一良人?” 身着蓝布衣裙、头戴绢花的 “陈干娘” 一上台,便用亲切的忠县方言说道,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随后,“陈干娘” 邀请现场单身青年上台,通过 “诗词接龙”“诗句配对” 等游戏增进彼此了解。在 “诗词接龙” 环节,男青年需接上女青年说出的诗句下一句,若接对便可获得一枚印有诗词的香囊;在 “诗句配对” 环节,男女青年分别抽取写有诗句上下句的卡片,找到与自己卡片配对成功的人,就可以获得中秋礼品。
![]()
来自忠县本地的 95 后姑娘李萌萌,便是参与互动的青年之一。她和记者说,自己平时就喜欢民间传统文化,这次特意穿着汉服来参加诗会,没想到还能参与这样有趣的联谊活动。“以前参加的联谊都是玩游戏、自我介绍,这次用诗词互动,感觉特别有意义,不仅能认识新朋友,还能复习古诗词,很开心。” 李萌萌笑着说,她在 “诗句配对” 环节找到了与自己配对成功的男青年,两人因为都喜欢白居易的诗,相谈甚欢,还互相加了微信。
![]()
除了青年们在台上互动热烈,台下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不少家长表示,这样的联谊形式既新颖又有文化内涵,比传统的联谊活动更有意义,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陈干娘” 的扮演者则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将这一个角色演绎得生动自然,是因为提前查阅了大量关于忠县民间文化的资料,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角色,让更多人了解忠县的历史故事,同时也为青年们搭建一个有文化氛围的交友平台。
![]()
在诗会现场,最让人挪不开眼的,还有那些身着汉服的身影。无论是活动组织方邀请的汉服爱好者,还是自发穿着汉服前来的市民,都成为了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汉服款式多样,有大气磅礴的唐代齐胸襦裙,有素雅端庄的宋代褙子,还有灵动飘逸的明代披风,每一件都制作精美,细节满满 —— 绣着缠枝莲纹样的裙摆、缀着珍珠的发簪、绣着云纹的腰带,无一不展现着传统服饰的魅力。
![]()
来自重庆主城的汉服爱好者张莉,特意带着家人驱车来到忠县参加诗会。她穿着一件大红色的唐代齐胸襦裙,头上梳着精致的唐代发髻,还戴着一支华丽的步摇。“我平时就喜欢穿汉服,听说忠县要举办白居易中秋诗会,特意带着家人过来,想感受一下在千年文化渊源的地方穿汉服的感觉。” 张莉说,在现场看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还有浓厚的古风氛围,让她感觉好像真的穿越回了古代。她还热情地向周围的游客介绍汉服的款式和历史,“这件齐胸襦裙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特点是裙腰高至胸部,显得身姿修长,特别好看。”
![]()
除了汉服展示,现场还设置了 “古风妆造体验区”,邀请专业的化妆师为市民免费打造古风妆容。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验妆造,穿上小尺寸的汉服,化上淡淡的妆容,瞬间变成了 “小书童”“小侍女”。5 岁的小朋友王梓涵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汉服,头上扎着两个小发髻,还戴着一个小小的发冠,可爱的模样引得不少人拍照。“孩子很喜欢这种古装,今天玩得特别开心,还学会了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趟来得太值了。” 王梓涵的妈妈笑着说。
![]()
这些身着汉服的人们,不仅是诗会的参与者,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或在广场上漫步,与同样穿着汉服的人交流心得;或在诗词灯笼下拍照,定格美好的瞬间;或轻声念诵着现场展示的诗词,用行动诠释着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的存在,让整个诗会的古风氛围更加浓厚,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服饰与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
如果说诗词、汉服是这场诗会的 “精神食粮”,那么非遗展销区便是 “物质盛宴”。在忠州巷子两侧,数十个非遗展销摊位整齐排列,展示着忠县各类地方特色非遗产品与文创精品,让市民和游客在感受诗意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带走属于忠县的中秋记忆。
![]()
在忠县豆腐乳非遗展位前,围满了前来品尝、购买的游客。展位上摆放着不一样的规格的豆腐乳,玻璃罐里的豆腐乳色泽红亮,散发着独特的香味。非遗传承人周师傅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忠县豆腐乳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我们忠县豆腐乳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采用传统的自然发酵工艺,要经过选料、磨浆、点卤、压榨、切块、发酵、腌制等十几道工序,做出来的豆腐乳口感细腻,香味浓郁,是咱们忠县的特色美食。” 说着,周师傅还拿出小碟子,让游客免费品尝。“味道真不错,咸香适中,还带着一点酒香,我要买点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刘先生品尝后,当即买了两罐。
![]()
除了豆腐乳,忠县剪纸、忠州刺绣、竹编等非遗项目也在展销区精彩亮相。在剪纸展位前,非遗传承人李阿姨手持剪刀,几分钟的时间,一张普通的红纸就变成了一幅精美的中秋赏月图,引得游客连连赞叹。“这剪纸太精致了,人物、月亮的细节都做得特别好,我要定制一幅带有‘忠州’字样的剪纸,留作纪念。” 游客陈女士说。在竹编展位上,竹编艺人编织的竹篮、竹扇、竹席等产品造型美观、实用性强,不少游客都驻足选购。
![]()
文创产品区同样人气火爆。这里有印有白居易诗句的笔记本、书签、折扇,有以忠州巷子、白公祠为原型设计的冰箱贴、钥匙扣,还有融入中秋元素的灯笼、香囊等产品,每一件都充满了文化创意。“这个印有‘夜泊鹦鹉洲’诗句的折扇太有感觉了,扇面上还有水墨风格的图案,夏天用着既实用又有文化气息。” 一位年轻游客拿起折扇,爱不释手,当即购买了一把。
![]()
非遗展销区不仅让游客们买到了心仪的产品,更让大家探索了忠县非遗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不少非遗传承人表示,能在这样的文化活动中展示非遗产品,是对非遗文化的很好宣传,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喜爱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
![]()
诗会的核心,终究离不开 “诗”。在舞台环节,一场精彩的 “诗词朗诵会” 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忠县各中小学的学生、朗诵爱好者们先后上台,朗诵了白居易的经典诗作,以及其他与中秋相关的诗词名篇。
![]()
第一个上台朗诵的是来自忠县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他们穿着统一的校服,精神抖擞地站在舞台上,齐声朗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稚嫩的声音充满力量,将诗句中对生命的赞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的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不少人还跟着轻声朗诵。
![]()
随后,一位朗诵爱好者上台朗诵了白居易的《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朗诵者声情并茂,将诗句中蕴含的思乡之情、离别之愁表达得细腻动人,台下不少观众都被深深打动,有些甚至悄悄抹起了眼泪。
![]()
除了白居易的诗作,朗诵者们还带来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的《静夜思》等经典中秋诗词。每一首朗诵都伴随着精心设计的背景画面和音乐,当朗诵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舞台背景板上出现了一轮圆月,配合着悠扬的小提琴声,现场氛围温馨而浪漫,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打开手电筒,将灯光汇聚成一片 “星海”,与舞台上的 “月亮” 相映成趣,场面十分壮观。
![]()
朗诵环节结束后,现场还开展了 “诗词问答” 互动游戏。主持人随机说出一句诗词的上句,邀请台下观众回答下句,回答正确的观众能够得到文创礼品。“‘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句是什么?” 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就有观众立刻举手:“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答正确的观众开心地接过礼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这样的互动游戏,不仅让观众们热情参加其中,更让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了古诗词知识,感受到了诗词的趣味性。
![]()
晚上 9 点,随着最后一个节目 —— 一场融合了诗词与舞蹈的《月满忠州》表演结束,“我们的节日 — 忠县第十二届白居易中秋诗会” 圆满落幕。但现场的观众却迟迟不愿离去,大家仍在广场上漫步,欣赏着灯笼美景,回味着诗会的精彩瞬间。有的游客还在非遗展销区挑选最后的纪念品,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在舞台前拍照留念,还有的年轻人围在一起,讨论着刚才的联谊活动,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
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诗会,虽然时间不长,却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单单是一场简单的文化活动,更是一次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对话。通过 “白刺史巡街”,人们感受到了忠县与白居易的深厚历史渊源;通过 “诗选新郎” 联谊,青年们在民间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收获了友谊与可能的爱情;通过汉服展示与体验,更多人领略了传统服饰的魅力;通过非遗展销,忠县的特色非遗文化得以传播与传承;通过诗词朗诵与互动,诗词的韵律与意境在当代鲜活重现。
![]()
忠县作为白居易曾经任职的地方,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白居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十二届白居易中秋诗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忠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更提升了忠县的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文化学者所说:“这场诗会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没有将民间传统文化束之高阁,而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民间传统文化走进了日常生活,让大家在参与中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对民间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展。”
月光下的忠州巷子,灯笼依旧明亮,诗词的余韵仍在空气中飘荡。这场穿越千年的中秋诗会,不仅为 2025 年的中秋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更让人们看到了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无限可能。相信在未来,忠县会继续以这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让白居易文化、中秋文化等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走进忠县、了解忠县、爱上忠县,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贾国龙“一言堂”性格太致命!曾坚持推“66元天价凉皮” 团队劝阻三次无果
网红从重庆打车1700公里到内蒙古,否认是剧本:此前双方都不认识;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回应:不支持该行为
我是一位热爱旅游的博主,热衷于分享各种旅行的经验和故事。我热衷于探索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文化遗产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影驰RTX 5060 Ti无双MAX显卡评测:单槽超薄天下无双 给DIY玩家更多可能
微软下一代主机曝光:192-bit 位宽,支持 48GB GDDR7 超大显存
英特尔18A首秀!Panther Lake重塑AI PC体验:CPUGPU性能暴涨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