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会龙镇,老百姓有两种主要就业方式:男人和老人多在地里耕种辣椒,中青年女性选择在镇上的袜子厂上班——这种现代版“男耕女织”的生活,得益于当地辣椒和袜业产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闻名的“辣椒之乡”,会龙镇的袜业产业近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呈现出“串珠成链”的发展态势。
从辣椒产业一枝独秀,到袜业产业厚积薄发,会龙镇正以两大特色产业为引领,在乡村“镇”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连日来,随着新一季延秋辣椒的上市,阜南县会龙镇的辣椒从业者们变得忙碌起来。
“这里是中国辣椒之乡——安徽阜南会龙镇。会龙辣椒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现在给大家展示的品种叫小皱皮,皮薄籽少、香辣可口,新鲜上市。想买的家人们赶紧下单,江浙沪皖,次日送达……”午后时分,“90后”小伙陈杰蹲在自家的一片辣椒地里,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各地消费者推荐正在采摘的辣椒。
“我们整个家族都在和辣椒打交道,从种植到销售,所有的环节都有人在干。”五年前,大学毕业后的陈杰在外地做过一段时间销售后,决定辞职回乡,利用电商工作经验,在网上销售会龙辣椒。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他的网店年销售额已达两百多万元,“真正的完成了源头发货,直达餐桌,没中间商赚差价。”
![]()
作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辣椒在全国各地种植甚多。缘何会龙辣椒能“突出重围”,不仅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还帮助会龙镇获评“中国辣椒之乡”,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呢?
“因为我们的辣椒品质好、品种多、产量大!”阜南县洪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洋的回答斩钉截铁。他介绍,辣椒种植在当地已有30多年历史,他参与并见证了当地辣椒产业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地几位村民在外地帮别人种辣椒时,心想“在外是帮别人种辣椒,也可以回老家自己种”。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几位村民带着辣椒苗和种植经验回到会龙,像在外务工时一样,在自家地里建大棚、种辣椒。没想到大获成功,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因为利润可观,当地慢慢的变多的人像他们一样,在自家地里种起了辣椒。刚从卫校毕业,回到家乡上班的张洪洋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我一边上班,一边种了十来亩辣椒。”很快,会龙镇的辣椒种植已成规模,张洪洋干脆辞去公职,到外地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辣椒。
2014年,随着“会龙辣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会龙镇获评“中国辣椒之乡”,当地的辣椒产业逐步走上了品牌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那一年,张洪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回到家乡,流转了近300亩土地种植辣椒。如今,他的种植基地年产鲜椒200多万斤,成为上海蔬菜集团的主供应基地。
![]()
与张洪洋年龄相仿,阜南县会龙镇党氏蔬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党会晴从事新鲜辣椒收购、流通行业亦有30年时间。2015年,为提升辣椒的附加值,他着手开展各类辣椒深加工产品的研发。
前不久,中安在线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瓶瓶辣椒酱不断从生产线上下线,经检验合格后,迅速打包装箱。
“这批货都是出口国外的。”党会晴指着包装箱上的俄文介绍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形态以各类辣椒酱为主,年销辣椒酱300万瓶,产值超2000万元。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会龙镇年复种大棚辣椒面积近7万亩,产量15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十多个乡镇辣椒种植,从业人员一万余人。
![]()
行走在会龙镇,乡村的辣椒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绿意盎然,各色辣椒令人垂涎欲滴,采摘、销售将持续至春节前后。
集镇上,袜业产业园里机器轰鸣,每台织袜机以每天数百双的速度,每年产出3亿双新袜子;产业园的对面,中部轻纺城项目建设正酣,预计将于明年交付使用。
那时,不少会龙人都结伴前往浙江省诸暨市的袜子厂务工,刘庙镇村民单培培也是其中一员。可她做梦也不会想到,她所在的袜子厂竟会迁到她的老家。
“当时听说这一条消息,可把我高兴坏了,我想都没想就回来了!”单培培口中的袜子厂,正是如今位于会龙镇袜业产业园的安徽舒昌针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能在家门口上班,收入不比外面差,还能照顾父母,多得劲儿!”
浙江袜企为何不远千里搬到阜南会龙?该公司董事长陈佳棋解释说,他的厂里当时有50多名员工,一半以上的熟练工都是会龙人。
“因为种种原因,2015年慢慢的出现用工短缺的情况。”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陈佳棋在考察了新疆、湖北、山东等地后,于2017年果断决定将公司总部迁到会龙,“因为这里有我们应该的技术工人,地方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让我安心在这里创业。”
![]()
彼时,会龙镇敏锐地察觉到这一产业发展机遇。在阜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镇自2018年起便以袜业纺织为主攻方向,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出台“袜10条”等支持政策,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从机械设备、厂房租赁、劳动用工、物流运输、金融信贷等多方面对袜业企业给予奖补。同时,该镇还加快建设30多万平米的袜业产业园,让更多来这里的企业安心落户、专心发展。
“我们公司目前拥有200多名工人,年产袜子5000多万双,年产值60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一带一路’国家。”在陈佳棋等人的带动下,多位浙商到会龙投资兴业。“大家抱团发展,一起做大做强袜业上下游产业链。”
看到慢慢的变多的老乡都回乡就业,在浙江诸暨务工了20多年的会龙镇于庄社区居民王兆珍也不甘落后。几年前,她和丈夫也回到老家,在家门口租下一间小厂房,购置了30台织袜机,专门为阜南、诸暨两地大厂做代加工。
目前,会龙镇已集聚袜业企业13家,其中规上企业5家。2025年上半年,5家规上袜企已实现产值近亿元。
![]()
从“辣椒之乡”到“袜业小镇”,作为会龙镇两大特色产业,未来五年如何逐步发展壮大?
“在辣椒产业方面,我们将积极与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着力提升会龙辣椒品质,打响会龙辣椒品牌,提升辣椒产业效益。”会龙镇镇长葛瑶表示,“在袜业产业方面,我们将逐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强品牌合作,加大招引力度,依托袜业协会,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中部轻纺城,争取到2030年,袜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