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11月12日,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友联村的稻田里,两万只麻鸭组成“合唱团”,在波光粼粼的池塘中嬉戏,扑腾着翅膀溅起串串水花。这片从前一般的稻田,现在因“稻鸭共生”形式勃发新活力,不只能让村团体2025年增收50万元,更带动近20名乡民家门口作业,奏响了一曲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田园村歌。
友联村毗连滁河风光带清流河段,生态环境优胜,每年雨量充分、光照足够。该村地形平整开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也为水稻规划化栽培及鸭苗健康繁育发明了先天条件。
友联村党支部书记吴倩称,三合圩片区有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咱们结合水稻栽培,采用了‘稻田+麻鸭’的饲养方法,于2024年试点饲养了1万只鸭子。成果‘鸭力’变‘动力’——每只净利润二三十元,大幅度带动了村团体增收。”吴倩介绍,2025年“稻鸭共生”项目规划翻倍,本年7月份,两万只鸭苗声势赫赫入驻友联村,很快就成了全村的“顶流明星”。
“最近稻子收割,鸭子们可忙了!”友联村养鸭技术员陈保华笑称,这群“吃货”每天两餐,早上在池塘“洗澡”,正午直奔稻田里“扫荡”:虫子、泥鳅、田螺……天然食材管够,饲料钱每月能省下近20万元。陈保华算了一笔账:“每只鸭子每天饲料费五六毛,一个月能省出一辆小汽车!”
陈保华本年67岁,是村里“元老级”的养鸭人,30多年与鸭子打交道,练就了“鸭语十级”的身手。他笑道:“这些鸭子7月份来的时分仍是小鸭苗,头20天都养在鸭舍里,咱们拿它们当孩子相同照料。20天后就能下水了,30多天后就能下到大田里了。”现在,这批鸭子养了120天了,现在每只体重在5斤半到6斤。
这群鸭子不只体魄健硕,还“智商在线”。记者刚接近,它们马上团体“绕道”,警觉性拉满。陈保华揭秘:“咱们的作业便是每天调查鸭子。看它们吃得怎么样、有没有患病、长胖了没有。时刻长了,咱们和鸭子处成了朋友,鸭子就不惧怕咱们了。”看着被从小养到大的“鸭子大军”,陈保华高兴不已。
关于友联村的稻田麻鸭,陈保华很有决心。他一边看向鸭群一边说:“你看,这些鸭子,每天不是在池塘里游水,便是在稻田里吃食、奔驰,想捉住它们还真不容易呢。所以咱们的稻田麻鸭不只营养价值高,吃起来口感也好,鸭肉紧实且瘦肉多,吃起来新鲜爽滑。”
友联村的“稻鸭共生”形式,可谓一场“生态魔法秀”。鸭子在稻田里络绎,吃虫除草,粪便天然肥田,削减农药化肥运用。吴倩介绍:“咱们都是等水稻苗扎根稳当了,再让鸭子下田的,它们既不压苗,又能高效灭虫。本年鸭子养得肥,咱们正在全力对接商场,争夺卖个好价钱!”
现在,稻田麻鸭已开展成为友联村的特征村团体经济。不过,友联村的野心不止于卖鸭子。吴倩泄漏,未来将要点打造“农友香联”特征农产品品牌,以鸭工业链为中心,整合蛋、米、油等本地优质资源,推出多元化产品礼盒。“比方‘稻鸭大礼包’,里边可能有麻鸭、鸭蛋、生态大米,再调配点菜籽油,送礼自用都适宜!”
依照规划,2026年饲养规划将再翻倍至4万只,带动更多种田大户和乡民参加。“咱们还需要拓宽鸭蛋深加工、稻田研学旅行,让一二三工业交融开展。”吴倩决心满满,“要让友联村的稻田麻鸭,从浦口游向南京,游向全国!”
站在友联村的田埂上,稻田金黄,鸭子成群,乡民的笑声随风飘散。这儿没有工厂的喧嚣,却有最生动的“共富暗码”:生态维护与经济开展不是单选题,而能够同频共振的协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