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长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长春市下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全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振兴长春经济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支撑,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全方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把长春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的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结构一直在优化,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2010年,该市农业农村经济克难攻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一产增加值实现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收入实现6050元,比上年增长7%。
到2015年,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定在200亿斤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9.7亿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60万吨、51万吨和18万吨。农业科学技术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率将达到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耕地灌溉率达到3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超过0.55,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走具有长春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长春在《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五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架起通向农业现代化的“云梯”。
长春市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作为第一个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粮食核心产区。重点建设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基地,着力提高单产、增加用途。加强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扩大示范区规模。加强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深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全方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到2015年,全市蔬菜面积将发展到7.6万公顷,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无害化,城市蔬菜自给率达到80%。发展君子兰产业,重点建设好城区5个“百公顷君子兰种植园区”。到2015年,全市君子兰基地将发展到380公顷,养兰5亿株。全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建设20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以打造国家优质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为目标,推进畜牧业扩能升级。重点建设生猪、肉牛、肉鸡、肉鹅、乳品、梅花鹿和肉兔七大产业园区。支持标准化健康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养殖示范园区。全力发展生态型畜牧业,推广清洁生态养殖技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构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确保畜牧产业及产品安全。到2015年,畜牧业增加值将达到152亿元,标准化健康畜禽养殖场(小区)达到2000个。
坚持以生态建设和资源培育为主导,造林绿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重。加强育林和管护,突出抓好城郊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工程、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山地沟壑水土保持林工程、村屯绿化工程、绿色通道达标建设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森林覆盖率达到16.25%。加快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林业经济总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立健全促进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法,建设世界级玉米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打造长春绿色食品城。加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千亿级增产工程,培育产业集群,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玉米加工业产值完成1200亿元。
与此同时,未来5年,长春市将重点打造两个基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将依托粮食主产区优势,因地制宜,全力发展特色鲜明、产业化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提升大宗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对周边地区及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完善示范区内水、电、路等基础条件配套设施,力争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健全管理服务设施。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农产品集散地。增强农产品运输能力。提高粮食仓储水平,优化粮仓布局,推进储粮多元化。全力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打造若干个长春特色品牌。
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重点抓好玉米,畜产品,粮食、蔬菜、饮品三大系列开发。其中,玉米深加工以提高玉米深加工和玉米秸秆加工科技含量为突破口,依托大成集团,重点发展淀粉糖、结晶糖、化工醇、赖氨酸、有机酸等新型化工原料,带动精细化工等下游产品发展,着力打造玉米加工产业园。到2015年,将形成200万吨化工醇生产能力,产值达1200亿元。
畜产品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为突破口,依托皓月、德大、华正等企业,着力建设皓月特色产业园等农产品加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肉鸡、肉牛、生猪、兔、鹅、鹿等畜牧产品屠宰和深加工。到2015年,将形成150万头肉牛加工、1000万头生猪、4亿只肉鸡加工能力,建成全国知名的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产值将达650亿元。
粮食、蔬菜、饮品加工以有机、绿色、环保、品牌、精深为突破口,重点开发精制大米、鲜净蔬菜、奶制品、优质酒水、饮料等产品。到2015年,新创全国知名品牌10个,产值将达150亿元。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

